友链提交
请认真填写以下信息,谢谢!

博客信息

(请填写完整的网址,例如:https://www.example.com)
(贵站展示本站链接的页面地址,一般是友链页面,填写后将自动验证友链关系有效性)
(用于抓取文章)
(用于接收通知)
浮生闲记
2025-09-08
点 赞
0
热 度
0
评 论
0

为什么Linux中的压缩使用.tar.gz而不是更常见的.zip?

如果稍微接触过Linux,一定会发现很多软件、资料压缩包都是 .tar.gz 结尾,而不是我们更常见的 .zip。这不仅仅是技术实现的不同,其背后还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设计哲学。今天我们就用一个有趣的比喻,来聊聊为什么Linux系统对 tar.gz 情有独钟。

第一步:想象你要搬家

想象一下,在搬家的时候,你需要打包你的书房(就像是 Linux 系统中的一个目录)。书房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书(文件),还包括:

  • 一个指向“客厅”的指示牌(这相当于符号链接
  • 一本带锁的日记(只有你有权限查看,这代表文件权限
  • 一系列必须按顺序排列的档案(比如第一卷、第二卷……这对应文件结构

此时,你有两种不同的打包方式:

方式一:Zip打包法(直接压缩)

就好像你买来很多压缩袋,把书本、日记、指示牌分别塞进不同的袋子抽真空,再把这些袋子堆进一个大纸箱。

  • ✅ 优点:操作快,每个文件独立压缩,想查看某一个文件也很方便。
  • ❌ 缺点:很容易丢失“元信息”
    • 那个“指向客厅”的指示牌被压缩后,可能就变成了一张普通的卡片,失去指示作用。
    • 带锁的日记被拿出来后,锁可能失效(权限丢失),谁都能翻阅。
    • 档案的顺序也可能被打乱。

而这些“元信息”对 Linux 系统至关重要,一旦丢失,软件甚至系统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行。

方式二:Tar.gz打包法(先整理,再压缩)

这种方法分成两步,更有条理:

  1. 第一步:用 Tar 打包——相当于“装箱”
    先不急于压缩,而是找来一个超大号的透明收纳箱(.tar文件),把所有东西原封不动地放进去:
  • 档案保持顺序;
  • 日记的锁保持不变;
  • 指示牌也被明确标记为“特殊物品”。
    此时,所有内容、结构和属性都被完整保留——你得到了一个未经改变的“原始包裹箱”。
  1. 第二步:用 Gzip 压缩——相当于“压缩整个箱子”
    整个箱子太大不便搬运,于是你动用压缩设备(执行 gzip 命令),对这个箱子进行压缩,把它变成一个更小的、便于传输的 .tar.gz 包裹。
  • ✅ 优点:所有属性完美保留——权限、链接、时间戳、目录结构,原封不动。当你把这个包裹运到新家(解压)时,所有东西都恢复原样:日记本依然上着锁,指示牌依然指向正确的方向,书籍顺序一丝不差。
  • ❌ 缺点:要取出箱子里的某一件东西,得先解压整个箱子。

总结:没有最好,只有最合适

所以说,.tar.gz.zip 并没有绝对的优劣——只是设计理念与适用场景不同:

  • .tar.gz(或 .tar.xz.tar.bz2
    用途:系统备份、软件分发、源码发布。
    设计:完整性第一。为保留 Unix/Linux 复杂的文件元数据而生。
    好比:专业搬家,强调物品复原如初。

  • .zip
    用途:日常压缩、跨平台分享。
    设计:实用与兼容。在 Windows、macOS、Linux 之间通用性好。
    好比:日常打包寄快递,怎么方便怎么来。

  • .7z
    用途:极限压缩。
    设计:压缩率为王。适合对体积敏感、但不强调权限保留的场景。
    好比:用超高强度真空袋打包,极致省空间。

希望这个“搬家”的比喻,能让你轻松理解这个Linux世界里有趣的小知识!下次当你再在 Linux 中遇到 .tar.gz,或许就会会心一笑——它不只是个压缩包,更是一份对完整性和可复现性的执着。


用键盘敲击出的不只是字符,更是一段段生活的剪影、一个个心底的梦想。希望我的文字能像一束光,在您阅读的瞬间,照亮某个角落,带来一丝温暖与共鸣。

浮生闲记

intj 建筑师

站长

具有版权性

请您在转载、复制时注明本文 作者、链接及内容来源信息。 若涉及转载第三方内容,还需一同注明。

具有时效性

目录

欢迎来到浮生闲记的站点,为您导航全站动态

27 文章数
3 分类数
11 评论数
35标签数